鲢鱼 (《纲目》)
【异名】鲸鱼、白鱮(《埤雅》),白脚鲢(《医林纂要》)。
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。
【动物形态】鲢鱼 体侧扁,呈纺锤形,腹部狭窄,从胸部至肛门之间,有发达的腹棱。体长一般约60厘米。体各部比例随个体大小而不同,变异范围很大,眼间距每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增大;头长和眼径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小。头大,约为身长的1/4。吻短,钝而圆;口很宽。眼小,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下方。下咽齿1行,平扁,成杓形。鳃耙彼此联合成为多孔的膜质片,有螺旋形的鳃上器。鳞细小,侧线鳞108~120。背鳍Ⅲ7,无硬刺,起点在腹鳍之后。臀鳍Ⅲ12~13。尾鳍叉状。背面及头的上部灰绿色,体侧和腹面银白色。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。其它各鳍色浅,并稍带黄色。 生活于江河、湖泊的中、上层水域。性活泼,能跃出水面,主要食藻类和植物的碎屑,亦食极少数的浮游动物。产卵期4~7月。冬季在河床或湖泊较深处越冬。长江、黑龙江、珠江、西江诸流域均有分布。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。
【性味】①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②《东医宝鉴》:"性平,无毒。"
【归经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肺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纲目》:"温中益气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暖胃,补气,泽肤。"
中药大全提醒您:此中药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