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大全
中药大全 / 墓头回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墓头回

墓头回
(《纲目》)

【异名】墓头灰(《山西中药志》),箭头风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、糙叶败酱的根。

【植物形态】①异叶败酱
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米。茎圆柱形,节明显,幼枝被短毛。单叶对生;茎基部的叶较大,阔卵圆形至卵圆形,长13~20厘米,宽7~8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而下延,边缘具钝锯齿,基部往往羽状全裂,裂片1~2对,倒卵状披针形,上部的叶3裂,两侧裂片长卵形,中央裂片卵形;无叶柄。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及叶腋;花序轴被白色短柔毛;苞片披针形,小苞片近肾形,淡绿色;花小,两性,黄色;萼管与子房壁合生;花冠钟状,裂片5,卵形;雄蕊4,花药2室:子房下位,8室,花柱1枚,柱头头状。果实为不开裂的干果,小苞片增大成翅状,膜质,近圆形,种子1粒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广西等地。

②糙叶败酱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茎丛生,茎上部多分枝,分枝处有节纹。叶对生;革质,羽状分裂,裂片倒披针形、狭披针形或长圆形,有牙齿,顶端裂片较侧裂片略大,叶缘及叶面被毛。聚伞花序顶生,呈伞房状排列;花轴及花梗上生细毛;苞片狭窄,寓生;花小,黄色,花冠合瓣,5裂;雄蕊4;子房3室,柱头头状。果实翅状,卵形或近圆形,扁薄如纸,直径约6毫米,有网纹,种子位于中央。
野生于墓地及荒地边。分布河南、河北、山西及东北等地。

【采集】秋季采挖,去净茎苗及泥土,晒干。

【药材】①异叶败酱的干燥根圆柱形,有分枝,表面黄褐色,有细纵皱纹及圆点状的支根痕,有时有瘤状突起。质硬,折断面黄白色,呈破裂状,横切面射线细。
产于山西,河北、广西。

②糙叶败酱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,长短不一,径约1~1.5厘米。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,皱缩易剥落,剥去外皮后呈土黄色。体轻质松,断面呈放射状裂纹,外层为黄棕色的环状纹。有特殊的缬草样臭气,味稍苦。以条长、肥实、色棕褐者为佳。
产于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。

江苏所用的墓头回为菊科植物苦荬采的干燥全草。茎细圆柱形,外表青黄色至青紫色。质硬而脆,断面髓部类白色。叶皱缩,绿黄色至枯黄色。顶生黄色头状花序。参见"苦荬菜"条。

【药理作用】墓头回制剂经初步试验,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及伤害作用;给患有艾氏腹水癌小鼠口服,给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此制剂,也有一定疗效。

【性味】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辛,性温。"

【归经】《广西中药志》:"入心、肝二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治温疟,妇女崩中,赤白带下,跌打损伤。

①《本草原始》:"治伤寒,温疟。"

②《河南中药手册》:"洗脚,治脚痛。"

③《山西中药志》:"敛肝燥湿,止血。治妇人髋疽,赤白带下。"

④《广西中药志》:"祛瘀,消肿。治跌打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【选方】治崩中,赤白带下:墓头回一把,酒水各半盏,新红花一捻,煎七分,卧时温服。日近者一服,久则三服。(《董炳集验方》)

中药大全提醒您:此中药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

返回上一页    返回中药大全首页    返回12345工具首页

Copyright © 2019 中药大全     www.12345j.com